還《浦東老鏡頭》著作權
日期:2007-03-04
作者:豐豐
閱讀:2,414次
游閩鍵
律師案例 豐豐采寫
改革開放后,上海的浦東以它嶄新的面貌昂首雄踞在世人面前。在日新月異的變遷中,張江鎮(zhèn)文廣服務中心的領導和員工們提出了一個創(chuàng)意:為保存浦東曾經(jīng)的人文歷史,抓緊編寫一本《浦東老鏡頭》。
在他們的精心組稿和編輯下,《浦東老鏡頭》這本具有歷史價值的著作于2000年完成。同年,張江鎮(zhèn)文廣服務中心與某畫報出版社簽訂了自費出版協(xié)議,協(xié)議中約定,《浦東老鏡頭》一共出版5000冊,今后,它將作為一本饋贈禮品,不在任何書店銷售。
時間到了2004年。張江鎮(zhèn)的一位領導出差去香港,偶然看到書店里有《浦東老鏡頭》在賣,再一打聽,這本書的銷路還不錯。他心中一驚,當年不是和出版社有過“買斷”的約定,沒有授權委托銷售嗎?
這個情況同樣使張江鎮(zhèn)有關人員吃驚,他們分頭去上海的各家書店打探,竟然看到上海書城、外文書店、季風書店等都有《浦東老鏡頭》的身影。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張江鎮(zhèn)文廣服務中心委托了游閩鍵
律師調(diào)查取證。
游
律師接手這個案子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各家書店去買《浦東老鏡頭》。他認為,書店銷售的書從哪里來是這個案子的關鍵,水落石出的首要方法就是通過起訴經(jīng)銷商而帶出幕后者。
果然,法庭的調(diào)查有了結果,這些書店銷售的《浦東老鏡頭》居然都是受某畫報出版社委托的。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從2001年開始,這些書店每年都從某畫報出版社進書。
于是,某畫報出版社被追加為第三被告。然而,對這個確鑿的盜版事實,出版社卻是百般抵賴,說什么他們是按照行業(yè)慣例,在印刷了5000冊的同時,多印了600本作為“伸放量”。也就是說,在香港和上海各大書店里銷售的《浦東老鏡頭》就是這600本的量,屬于正常行為。
但是,出版界規(guī)定的“伸放量”是不能超過3‰的,就按出版社說的600本,已經(jīng)高達“伸放量”的125‰,大大超標了。何況,出版社真的只多印了600本?
游
律師將買來的《浦東老鏡頭》從紙張的顏色到厚薄度等等細節(jié)仔細地逐一比對,結果發(fā)現(xiàn)這些盜版的《浦東老鏡頭》和正版的是有區(qū)別的。為了說服法庭采信自己的觀點,他還申請對盜版書進行技術鑒定。
不久,權威部門有了鑒定結果:書店銷售的《浦東老鏡頭》和正版的是兩次印刷而成……
法院由此認定某畫報出版社未經(jīng)許可擅自出版發(fā)行原告享有著作權的《浦東老鏡頭》。為了嚴懲某畫報出版社身為合法出版商卻從事非法盜版、侵害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法院判決被告某畫報出版社承擔民事責任,停止侵權、賠償原告經(jīng)濟損失7萬元……
這起案子是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人民法院首次對侵權者適用民事制裁,也是上海法院首次對涉及著作權侵權所作的民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