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陳詞
日期:2012-01-04
作者:周樂多
從小喜歡辯論的我,一直在擔當總結(jié)陳詞的角色,因為我欣賞那些在法庭上作最后陳述時滔滔雄辯的大律師,因為我喜歡在整場辯論膠著之時作總結(jié)陳詞以期能一決勝負。所以,當入選了上海律師辯論隊后,我毫不猶豫選擇了三辯的位置,也挑起了總結(jié)陳詞的任務。
可是,現(xiàn)實卻給了我一記重拳。在數(shù)次熱身比賽上,我的總結(jié)陳詞總是沒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要么是整體的語言太過平實沒有感染力,要么是最后的價值升華不能打動人心,為此被主教練黃榮楠律師批評了好幾回,我不禁開始迷茫,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能達到全國大賽水準的辯論稿呢?
關鍵時刻,教練和隊友們的集體智慧發(fā)揮了作用,教練首先明確了幾點要求:一是總結(jié)陳詞的結(jié)構必須清晰,先指出對方辯論中的主要問題,再重申我方觀點,最后作價值升華;二是語言要求簡練,富有節(jié)奏感,最好是有對仗的語句,讓聽者有共鳴;三是每個段落都要有一個標題,用簡短的語句歸納整段內(nèi)容,讓評委能馬上抓住我方的主要觀點。而隊友們也給予我極大的幫助,在大家的集體頭腦風暴中,一個個段落標題,一段段名言警句,就不斷地噴涌而出。
但是,在提煉最后價值升華的部分上,我卻遇到了難題。我們辯論的是一個受賄罪的案例,被告張曉林作為掌握國家權力的公務員,他背叛家庭,與年輕女性發(fā)生婚外關系;他履職不當,輕易幫違法者求情開脫。面對著這樣一個在道德上受到譴責的人,如何才能找到這個案件中價值升華的論點呢?
在大家苦思冥想中時,我的隊友余家愷突然說出一句法律諺語:“在法律的眼中,每一個人即是整個社會!”,大家頓時有了感悟。我們便歸納為:“即使被告張曉林雖然犯了錯,但作為社會一員,他仍應享有其正當權利,因為社會是由每一個個人所組成,在法律的眼中,每一個人即是整個社會!”我們認為這樣總結(jié)能恰當?shù)捏w現(xiàn)每一個犯罪嫌疑人都應當享有正當?shù)脑V訟權利,這也是新的《刑事訴訟法》修正案所體現(xiàn)的精神。
然而,主教練黃榮楠還是認為這樣的總結(jié)不夠精彩,他隨即查找出了這句法律諺語的英語原文,并且堅決要求我把這句法律諺語的英文原文加入最后一段中。當時我們所有人都有一種莫名驚詫的感覺,因為從來沒有人在中文辯論賽中用英文來做總結(jié)陳詞的結(jié)尾,這是不是太冒險了?但是,當我把這句話加入辯論稿,并且反復讀給所有教練和隊友聽后,我們都覺得這樣的總結(jié)確實非常新穎,而且一定能打動評委和觀眾。
最終,在全國大賽的舞臺上,當我作為決賽場上最后一個發(fā)言的選手,這一篇凝聚著全體教練和隊友智慧的總結(jié)陳詞也獲得了成功,得到了全場的熱烈掌聲,也讓主持人撒貝寧禁不住感嘆海派律師所特有的文化底蘊和語言魅力。
(作者單位:上海漢商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