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辦:上海市律師協(xié)會
編 輯:《上海律師》編輯部
編輯委員會主任:邵萬權
副 主 任: 朱林海 張鵬峰
廖明濤 黃寧寧
陸 胤 韓 璐
金冰一 聶衛(wèi)東
徐宗新 曹志龍
屠 磊 唐 潔
潘 瑜
編 委 會:李華平 胡 婧
張逸瑞 趙亮波
王夏青 趙 秦
祝筱青 儲小青
方正宇 王凌俊
閆 艷 應朝陽
陳志華 周 憶
徐巧月 翁冠星
黃培明 李維世
吳月琴 黃 東
曾 濤
主 編: 韓 璐
副 主 編:譚 芳 曹 頻
責任編輯:王鳳梅
攝影記者:曹申星
美術編輯:高春光
編 務:許 倩
編輯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號均瑤國際廣場 33 樓
電 話:021-64030000
傳 真:021-64185837
投稿郵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網上投稿系統(tǒng):
http://www.biomdur.com/wangzhantougao
上海市律師協(xié)會網址(東方律師網)
www.biomdur.com
上海市連續(xù)性內部資料準印證(K 第 272 號)
本刊所用圖片如未署名的,請作者與本刊編輯部聯(lián)系
近來,關于“離婚”的話題,讓人牽腸掛肚。
根據民政部官網的公開數據,2017年度第二季度的《社會服務統(tǒng)計季報》中顯示全國新婚558萬對夫婦,同時有185萬對登記離婚;2017年第四季度的《社會服務統(tǒng)計季報》中顯示全國新婚1059.1萬對夫婦,同時有369.3萬對登記離婚。龐大的離婚群體,越來越受到關注。
同時,民政部官網當中的數據顯示了2017年第四季度各省社會服務統(tǒng)計情況,其中上海地區(qū)結婚登記108691對夫婦,離婚登記50834對夫婦。但離婚登記的統(tǒng)計并不能涵蓋法院判決離婚的數據,所以,上海的離婚率也真的是著實堪憂。
之前上海市匯業(yè)律師事務所王旭律師團隊研讀了1547份上海法院公布的離婚判決,梳理出了“2017年度上海法院離婚糾紛案件大數據報告”。其中,關于訴訟當中離婚理由的統(tǒng)計顯示,位列第一的是“雙方因家庭瑣事爭吵、雙方性格不合”;其次是“婚外情”“家庭暴力”“賭博、吸毒、嫖娼等惡習”“長期異地分居”;此外還包括:婆媳關系不合、家長對婚姻干涉過多、因經濟問題產生矛盾、子女教育理念不同、對是否生育存在重大分歧、冷暴力缺乏溝通、一方身患重疾、大額負債等等。顯然,任何問題都能成為離婚的理由。
作為家事律師,離婚案件其實關系著我們的飯碗,但每每面對一個又一個家庭的破碎,我們似乎也能感同身受——究竟我們的婚姻怎么了?我們該拿什么拯救我們的婚姻?
今天我們換個角度思考,不去糾結婚姻中錯綜復雜的法律問題,我們應該反思的是:究竟什么是婚姻,我們還需不需要婚姻,我們需要怎樣的婚姻。
性學家李銀河曾經談及,上世紀80年代,美國、法國已經約有30%的人不結婚了,到了2015年8月,16歲以上的美國人中,有50.2%是單身。2016年中國單身人口近2個億。李銀河甚至提出,婚姻終將消亡。她認為,導致大家對婚姻失去信心的是五個因素:第一,婚姻導致內在關系緊張;第二,預期壽命延長導致乏味感;第三,男女平等導致依賴感喪失;第四,離婚成本過高令人卻步;第五,性目的由繁衍趨向喜愛。
對此,我們大多數人也許并不認同,但或許我們從中能夠隱約感受到,現在的兩性關系甚至婚姻,并不簡單停留在繁衍、依賴甚至是責任之上了,而更多是興趣和喜好。合則合,分則分。
所以,現在的80后、90后,看待婚姻的聚散離合,似乎更隨性一些。曾經有過執(zhí)意要求離婚的當事人,用一句老掉牙的話,解釋自己不惜經濟上慘重的代價也要離婚的想法。他說:“婚姻就像穿在腳上的鞋,擠誰的腳誰痛,所以一定要脫下來。”
很多父母,面對子女要離婚的這個問題,都保持著反對的態(tài)度。曾經有當事人的父母,私下里向我們訴苦,當年她們要結婚我們不同意,好說歹說也沒用,現在好了怎么勸她們也不聽,非要離婚,甚至威脅我們不同意就跳樓。這些父母通常用“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去評價子女的婚姻過程。
或者,我們對婚姻缺乏預判。
記得當年嫁給一無經濟實力、二無社會地位的我家先生,很多身邊的朋友,都覺得匪夷所思。先生父母是直接表示反對,我的至親也提出善意警告?;蛟S正是這些警惕之情,讓我反復地做過預判,如果有一天女方的職業(yè)越來越好,而男方原地踏步甚至后退,能承受能接納嗎?這很抽象,很難定奪。
于是,我問了自己幾個問題——
為什么要結婚?是需要更多經濟上的支持和補給?還是需要心理上的依賴和安全感?不是,我更多需要陪伴。
想要怎樣的家庭?衣食無憂,甚至錦衣玉食?光鮮亮麗,人中龍鳳?也不是,我想簡單溫暖足矣。
為什么嫁給他而不是其他人?是因為他熱烈甚至盲目的追求?還是我已然大齡剩女的無奈單選?不,我覺得牽他的手似乎幾十年也不會嫌煩。
所以,就嫁了這么一個人。到現在差不多九年了,結婚前沒有愛得死去活來,結婚后也沒有平淡得令人悲痛。曾經有人羨慕地問過,為什么我家先生能虜獲這么優(yōu)秀的女律師,怎么就過得那么幸福。我的答案是——婚姻本也沒有期待的那么美好,所以也就沒有擔心的那么糟糕,我們只是恰巧還沒有離婚繼續(xù)過著而已。
除了學會預判,拉低期待值以外,我想危機感也是必要的。
作為家事律師,或許我們會比許多人更明白婚姻不過是一種身份與財產關系的約定,隨時都有分崩離析的可能。這種危機意識,存在的同時更需要一個度。
有些夫妻,危機感被泛化,甚至出現劍拔弩張的趨勢,而這種緊張感繃到一定程度,就會崩盤和失控。有很多情侶、夫妻都會遇到這樣的場景,雖然手牽手走在街頭,可他的眼睛卻盯著美女走了神。當然,也有她盯著帥哥忘乎所以的可能。此刻,危機感和嫉妒心,會讓我們有厭惡感、不平衡感,甚至出現攻擊性。
然而,我們都不要忘了,兩性存在于群體社會,是有基本的需求的,簡單地說,我們當然反對肆意的性需求,我們也應當認同異性之間正常和基本的性別需求,注意是“性別需求”。如果男性無視美女,而女性對帥哥毫無興趣,那才是比較要緊的問題。正常范圍的“危機問題”不可過多碰觸,否則這種危機感就越來越乏味、越來越不在乎,甚至隨意拉低底線。
所以,類似的“小事”不易過度緊張。但真正的危機意識,是戀人尤其是夫妻之間非常重要的基石,不能輕易踏破底線。
有很多當事人,最難以接受的就是婚姻當中對“忠誠”的踐踏。有感情潔癖的一類,也有勉強容忍的一類。前者一旦發(fā)現問題,不惜代價滿身傷痕地抱憾離場;后者即便能做到打落門牙肚里吞,也是勉強過著雞肋一般的生活。“不忠”一旦出現,就像瓷器裂紋一樣難以復原,不可修復。
所以,夫妻間對婚姻危機的可能,應該有一定的共識,保持認同感的大體一致性,或許就能盡量避免不必要的錯誤出現。偶爾,與我家先生瞎聊,“真愛萬一冒出來誰也攔不住,但至少我們都不要稀里糊涂地犯下不值得的錯誤,盡量避免目前還算安穩(wěn)的幸福出現瑕疵……”為了這樣的小目標,還得繼續(xù)努力。
還有個更重要的,應該叫做“湊合”。
婚姻沒有完美,夫妻更無完人?,F在的那個沒有那么糟糕,之后的那個也沒有那么美好?;橐霾煌夂趸旎烊兆?,相互妥協(xié)、相互謙讓地湊合湊合。
戀愛時,荷爾蒙、多巴胺決定著我們都在極力表現著最美好的自己,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演繹得閃閃發(fā)光。結婚了,生了孩子了,戲也演不動了,不屑那么做作地相處了。于是,相互之間完美的人設以高鐵的時速迅速崩塌。我們當然不是故意的,但我們應該懂得,日子過得久了,更應該對他或者她好一點,因為落差越大越容易將婚姻逼向死地。
結婚了,是兩個家庭甚至兩個家族的結合,互相尊重和妥協(xié),學會平衡的藝術,有利團結的事情做,破壞感情的事情停。尊老愛幼、會做人、會來事兒,裝也裝做是個好孩子,不是為了遷就他或者遷就她們,而是為了自己的幸福和快樂。減少無關痛癢的得失爭執(zhí),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壓死駱駝的是哪一棵稻草。所以傻一點,偶爾吃點虧才是真正的減負。
有規(guī)則的推拉,建立“湊合”的平衡機制。即便再幸福的婚姻,都會有過無數次離婚的念頭,恐怕也包括我家先生。一味地壓抑,只會讓下一波的爆發(fā)來得更加恐怖,要學會適當地宣泄和疏解。夫妻之間關起門吵架,避免波及他人、減小影響,實現床頭吵架床尾合,達到小吵小鬧怡情的目標;少翻舊賬,一事一議,解決未來可能的問題,而不糾纏過往的失誤;學會互相道歉,錯了認錯,發(fā)泄過頭也能認錯,情緒真正解決了,才能做到既往不咎,事兒才真的過去;建立平衡機制,知道高危和痛點在哪里,知道剎車、知道避讓,才能化險為夷,安全著陸……
其實,無論我們說的學會預判,還是危機意識,抑或者平衡湊合,也不過是婚姻里依然還有的在乎和在意。人說:“幸福的婚姻都一樣,不幸的婚姻各有不同。”我略有不同思考。
還在維系的那些看起來幸福的婚姻,一定有夫妻甚至兩家之間的努力和付出,點點滴滴不易在其中,絕不會是千篇一律。
而不幸的婚姻,分崩離析,會有個共同點,就是她們沒能、也不愿意再為婚姻而共同努力?;蜻@樣或那樣的原因,她們不愿再去遷就,不愿再去湊合,放任幸福像一個爛蘋果那樣,迅速地蔓延直至壞死。
我們應該做的是,判斷我們是否真的需要婚姻,婚姻于我們而言有哪些意義,知道自己在婚姻當中的價值和受益。那么,面對想要擁有的婚姻存在感,從選擇的那一刻起,就理性、真誠、堅守著那種氛圍或者叫“幸福”的感受,哪怕它淡淡的。去付出,實現自己在婚姻中的價值。去珍惜,感恩自己在婚姻中的收獲。呵護婚姻關系項下人和事的本身,而不是空虛地依賴著所謂的法律關系、權利義務。只有在乎體恤婚姻中的人,婚姻它本身才盡可能地維系和保持而已。
愛情轉瞬即逝,婚姻脆弱易碎,該拿什么拯救,還能拿什么拯救,或許我們一時半刻也難以窮盡,也沒有過多的資本去說教。至少我們還都信奉和需要婚姻所帶給我們的福祉,那么就一起好好保護吧!正因為婚姻之約如此脆弱,才令我們更加地向往和珍惜。
嚴嫣
上海嚴嫣律師事務所主任、上海律協(xié)對外宣傳與聯(lián)絡委員會委員。
業(yè)務方向:婚姻家事、商事糾紛。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xié)會版權所有 ?2017-2024